今年感覺鶇的數量不及以往,今日在大安遇見一小群,大概是近期見到最多的一次,有隻白腹鶇公鳥轉成夏羽很帥,是我看過最帥的一隻。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頭蒼鷹配對後,通常母鷹就待在巢位附近不再外出,多由公鷹負責帶回食物餵養,個人認為這是為了避免母鷹在獵捕時受傷,當然也可能是卵的發育需要較多的能量,不宜輕易浪費。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冠鷲是台灣猛禽中最溫吞的,動作和緩飛行優雅,吃的食物也主要為青蛙、蛇等爬蟲類,極少看到牠們獵捕其他鳥類,甚至經常被救傷人員發餓昏在半路……這是在往金山的大武崙路段撿到的,就在路燈上停棲。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看到紅隼算是平常的事,今年竟然有鳥友設法讓野生、巡弋範圍廣闊的紅隼習慣來享用為牠準備的大麥蟲……吸引許多鳥友前來拍攝,我在年初三也來過,可惜當時只拍到枝頭遠遠的停棲照片。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頭扇尾鶯是平原草叢間還算普遍的小型雀鳥棲地與褐頭鷦鶯大致相同,體型也差不多,不過鷦鶯的尾羽極長,且黃頭扇尾鶯在繁殖期會有飛行展示固守領域的行為,而鷦鶯則較不會如此,此時黃頭扇尾鶯也會發出非常響亮的鳴聲,類以「美~~歸-.美~~歸-」,令人驚豔!學名:Cisticola exili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燕鴴,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夏季來台繁衍,多在旱田出現,又名「草埔燕仔」,繁殖期嘴喙基部豔紅,胸前黑環清晰。秋、冬季會在海岸地區集結後離台,此時羽色較為暗淡。對繁殖棲地具有很高的忠誠度,以嘉南一帶的甘蔗休耕田為大宗,中部大肚山及彰濱工業區也有少量繁殖族群。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脇藍尾鴝的名字已經將特徵表明,公、母鳥均有橘紅色脇(翅、腹交界處)及藍色尾羽,公鳥藍配白腹十分漂亮,母鳥則一身樸素,有固定地點覓食的習性,普遍的過境鳥部分個體會留在台灣度冬,母鳥是秋過境最容易見到的鳥種之一,但公鳥則可見度不高,學名:Tarsiger cyanur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正紀念堂的鳳頭蒼鷹母鳥等待公鷹帶食物回來,可惜雨下只好離開,想拍 Happy 版可能不容易了。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正紀念堂自2008年以來每年均不間斷地有鳳頭蒼鷹在此育雛,今年提早了快一個月,已有人目擊出現交配的行為了(而且是在農曆春節前)。以往都在幼鷹離巢學習獨立前去拍攝,去年有幸在配對末期拍到交尾鏡頭,可惜方向不對……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紅朱雀(台灣朱雀)為台灣特有種,數量雖普遍但僅分布於高山地區,通常成對活動,樹棲休息時會以特殊聲音鳴叫,覓食範圍主要在地表及灌、草叢,嘴喙厚實,以植物種籽為主食,但亦會撿拾人類遺落的食物,而被認為是高山垃圾鳥之一(其他如金翼白眉亦有相同行為),雌雄異羽,雄鳥酒紅具白眉,雌鳥棕褐白眉不明顯,學名:Carpodacus formosanus(舊名:C. vinace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舊圖,找到當時的驚奇。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短翅樹鶯亞種獨立出來的種,原短翅樹鶯的學名(C. diphone)由日本樹鶯沿用,遠東樹鶯與日本樹鶯最明顯的差異是遠東樹鶯全身帶紅棕色澤,尤其頭頂特別明顯,而日本樹鶯則偏綠褐色。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冷微雨,植物園遊客稀疏,小翠姑娘罕見地停在荷花池觀景台的欄杆上,還容許我愈拍愈近,最後在我眼前衝水叼走一條魚。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開春第一個驚奇是冠羽畫眉出現在台北街頭,還延平南路中正廟皆出現,白耳畫眉就是第二個驚奇了,雖然是鳥街逸出的可能性大,但這兩種都是台灣特有種,至少可以慶賀牠們重獲自由。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紅尾伯勞的背景就一整個中正廟的色調,雖然只是佈告欄……紅尾伯勞很奇怪,野外看到人就跑,公園裡也要到一陣子後才比較容易接近,這中正紀念堂裡的紅尾伯勞我直到今日才有機會接近(這一個候鳥季而言) 不過因為還有好多鳥要拍就沒花時間在牠身上,走到龍柏區又遇到另一隻個體,拍2張就飛走。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