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除了小鷿鷉有部分留鳥繁殖外,其他鷿鷉科水鳥都是在北方繁殖,而且來台度冬的數量均十分稀少,再加上牠們都是潛泳的高手,很難接近,2012年春過境在金山竟然出現一隻美麗又特殊的黑頸鷿鷉繁殖羽,而且竟然不怕接近拍攝的鳥友,配上相對乾淨的溪水,滿足了許許多多的鳥人。
目前日期文章:201203 (5)
- Mar 26 Mon 2012 16:03
黑頸鷿鷉.Black-necked Grebe
- Mar 19 Mon 2012 10:11
情愛翠鳥
翠鳥以魚、蝦為主食,平時靜靜息在水邊的石頭或枝條上,突然俯衝入水捕捉魚蝦,台灣水域最多的魚種不外大肚魚與吳郭魚,翠鳥吞食大肚魚極為容易,很快就下肚,但吳郭魚只捕食幼魚外,因為吳郭魚的硬鰭,翠鳥捕捉後會就停棲地用力在樹幹或石塊甩摔,將魚體砸爛後構行吞食。吞食魚蝦後,其魚骨、蝦殼等無法消化的殘渣,最後就集合成食繭吐出。
- Mar 13 Tue 2012 22:18
花鳥圖.Blossom and Birds
- Mar 08 Thu 2012 09:51
雲雀鷸(長趾濱鷸).Long-toed Stint
長趾濱鷸是台灣很常見的度冬小型鷸科鳥,體型外觀與另一種常見的紅頸濱鷸(穉鷸)類似,區別的重點在雲雀鷸的腳脛呈黃緣色而穉鷸則呈黑色,另與尖尾鷸羽色相近但體型明比尖尾鷸小一號,在分別看時個人主要是看覆羽的層次,尖尾鷸較多層……出現的地點主要是濕地、水田,數量多且會與其他鷸鴴科混群和平進食.學名:Calidris subminuta。
- Mar 03 Sat 2012 17:09
黑腹濱鷸.Dunlin
濱鷸的黑腹要在相羽時才顯現,冬羽的黑腹濱鷸就如同一般的鷸科水鳥呈棕灰色,腹部白,特徵是其嘴喙偏長前端略下彎,喜群聚,通常在潮間帶或近海濕地(例如水田)低頭抽插泥土間覓食土中蠕蟲或小魚蝦等,漲潮時會與其他水鳥在固定的堤岸休息,是來台度冬水鳥群群中數量較大的一種.學名:Calidris alp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