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畫眉因具有多變婉轉的鳴聲而被引進台灣,與台灣原生種畫眉相較,大陸畫眉的白眼圈明顯並且向眼後延伸,台灣畫眉則眼圈裸皮呈藍褐色,白眼圈不明顯或近乎無,因為大陸畫眉鳴聲較大(領域競爭力較強),加上本種與台灣畫眉亦常出現雜交現象,所以對台灣畫眉的基因純粹性衝擊很大。
大安公園出現這羽大陸畫眉就應該是籠中逸出的,在都會公園出現遠比在郊外衝擊小得多,也前去紀錄一番.學名:Garrulax canorus。
大陸畫眉因具有多變婉轉的鳴聲而被引進台灣,與台灣原生種畫眉相較,大陸畫眉的白眼圈明顯並且向眼後延伸,台灣畫眉則眼圈裸皮呈藍褐色,白眼圈不明顯或近乎無,因為大陸畫眉鳴聲較大(領域競爭力較強),加上本種與台灣畫眉亦常出現雜交現象,所以對台灣畫眉的基因純粹性衝擊很大。
大安公園出現這羽大陸畫眉就應該是籠中逸出的,在都會公園出現遠比在郊外衝擊小得多,也前去紀錄一番.學名:Garrulax canorus。
冠紅唐納雀.學名:Paroaria coronata,台灣大多稱之為「冠紅臘嘴雀」,但牠的嘴喙特徵和臘嘴雀差異頗大,反而與鵐科較相似,所以有人認為應該給予新名叫冠紅唐納雀或用冠紅臘嘴鵐這樣的名稱,由於不是本地鳥種,個人認為中文名稱是可以不用太計較,但也不宜與本地鳥名過於接近而造成混淆,贊成用唐納雀這個名字(一聽就是外國鳥)。親緣上較接近鵐科(以往曾被放在鵐科分類下),原產南美為寵物鳥逸出,出現於中正橋永和側河濱公園。
我們眼睛所看到鳥類的羽色,其來源區分為原本的羽毛顏色(化學色)及經光線折射產生的顏色(物理色)兩類,通常物理色會隨光線的角度而有所變化,不少物理色在強光下會泛出亮眼的金屬光澤,輝椋鳥類就很明顯地展現出物理色的特性,台灣常見的是亞洲輝椋鳥(成鳥),不過牠那暗黑綠色算有金屬光澤還是容易被忽略。
白腰鵲鴝又名「長尾四喜」,「四喜」是鵲鴝的別名,這兩種鳥看來命運都綁在一起,在台灣兩種都不是原生種,也都很會鳴唱,不過鵲鴝逸出得較早分布也較廣, 顏色黑白相間(藍黑略帶金屬光澤),白腰鵲鴝則尾長,腹部橘黃,背部藍色有金屬光澤,還有偶爾才會露出的白腰羽。個人在野外遇過十分會鳴唱的白腰鵲鴝。 鳴聲不僅多變還會模仿其他鳥的鳥鳴,十分精彩,聽說因為生性較強勢而被列為具有威脅性的外來種,列為台灣保育工作上必需移除的外來種名單中,植物園曾短暫出現 一對,但後來就只能見到雄鳥了,是否遭移除就不甚清楚了。學名:Copsychus malabaricus。
詭異的綠加上邪惡的紅眼,讓亞洲輝椋鳥成為地獄使者的最佳代言……逸出種,目前已逐漸擴散,台北個公園幾乎都能見到,不少路口的紅綠燈架上也常見到停棲。 這身上還有斑紋的是幼鳥,成鳥則羽色均為墨綠帶金屬光澤,外型更為詭異.學名:Aplonis panayensis。
大安逸鳥阿蘇兒(虎皮鸚鵡)從五色鳥育雛時就有見到,只是當時為了守候五色鳥進出巢就沒去追拍,隔了好個月牠還健在,牠的羽色還真鮮豔呢!
白腰鵲鴝(長尾四喜),善鳴,很會模仿各種聲音,經常可以一長串地叫出不同鳥種的鳴叫,讓人嘆為觀止,外型橘黃配深藍羽色也十分討喜, 所以被人從東南亞引進成為寵物鳥,近年野外因逸出繁殖的族群有增多的趨勢,被認為應該控制的外來種鳥類,植物園近年一直或多或少出現幾隻個體, 但都控制在一隻以下,在植物園暫時無多大威脅(鵲鴝還比較多哩,近年也都有繁殖紀錄),總之,這是不已的控制,最終還是要呼籲國人不要亂放生。 學名:Copsychus malabaricus.英名:White-rumped Shama。
成鳥黑中泛綠還帶金屬光澤,加上紅通通的眼睛,一股濃濃的邪氣活脫像是地獄來的使者,這是分布在東南亞卻不知何因從籠中逸出的輝椋鳥,而且族群有日漸擴散的趨勢,希望不會造成生態上的不良影響才好。學名:Aplonis panayensis.幼鳥則為淡綠羽色帶有深綠縱條紋,喜群體活動,主食果實。
黑領椋鳥是東南亞常見鳥,金門也有分布,台灣的族群應是人為外來引入,鳴聲大且富變化,羽色黑白相間,眼周有黃色裸皮,台灣已有繁殖紀錄以細樹枝在樹冠築巢,台北地區中正紀念堂有穩定的族群,對台灣本土鳥種的威脅尚待長期觀察.學名:Sturnus nigrico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