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藍鶲的羽色是藍中帶綠,十分特別的顏色,像氧化完全的銅綠色,也有人稱之像Tiffany藍,很難看到鳥類有這種羽色的……和鶲科習性相同,會在制高點的枝條停棲,伺機捕捉昆蟲後返回原棲枝條享用,雄鳥眼先黑色;雌鳥色澤較暗且無黑色眼先(請參考:2017.大園銅藍鶲),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東引則相對較常見(度冬或過境),主要分佈範圍在印度至中國南方、東南亞、蘇門答臘及婆羅洲一帶,學名:Eumyias thalassin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小秧雞在台灣應該是屬於稀有的過境鳥,雖然喜歡田園地區,但在野柳等過境鳥入境台灣的場域也經常發現,顧名思義,牠的體型相當小,比緋秧雞為還小上一號,顏色以土黃至橄欖褐為主,具有小白斑點,頸藍灰至腹部轉灰白,腳黃綠色.學名:Zapornia pusill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岸的仙鶲屬鳥類近年迷到台灣的次數相對較多,2013年有棕腹仙鶲,這次則來了中華藍仙鶲,這兩者外型都和本土的黃腹琉璃很像,此羽中華藍仙鶲顏色稍暗淡,與黃胸青鶲也有些相像,不過體型上黃胸青鶲小了不少。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黦鷸(讀音玉玉)又名紅腰杓鷸,屬於鷸科杓鷸屬鳥類,杓鷸屬以長嘴如杓子狀的喙為名,黦鷸是體型最大的鷸(大陸名命牠為大杓鷸,與台灣命名的大杓鷸【白腰杓鷸】不同),喙部與白腰杓鷸並列為鷸科中最長者(有人認為黦鷸的嘴喙更長於白腰杓鷸),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有無白腰了。

杓鷸屬在灣最常見與數量最多的是中杓鷸,白腰杓鷸在彰化海岸有一百羽左右的族群固定來度冬,黦鷸觀察到的數量就小多了,而小杓鷸則只見於過境期(通常是春過境)短暫出現。黦鷸學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斑頭雁的繁殖區在中亞等地的高原,入冬後會遷徙到南亞(通常是印度),一般而言是飛越喜馬拉雅山到達印度,飛行高度在5000公尺以上甚高達8、9千公尺,相當驚人。

屬於體形較小的雁類,雄雌冏羽,很難區分,頭部污白色,頭頂上有兩條黑色條帶,一條略成馬蹄形,位於頭頂的後部,連結雙眼的後部,另外一條橫貫枕部,這也是牠斑頭的名稱來源。台灣不在牠們的遷徒路線,以往也未有斑頭雁來台的紀錄,算是十分難得的一種迷鳥,穩定停留在壯圍特定田區,田主也為了牠們延後春耕的時間,讓牠們得以多留一些時間,學名:Anser indic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人云亦云地認為我所拍的櫻花綠繡眼是富士櫻(因為延平南路的花圃解說牌上是用這個名字),日前學長告知富士櫻的花期較晚而且花色偏淡,認為我所拍的應該是河津櫻,然後就上網查一查,品種名稱與實物都有些混亂,我所拍的可能應該叫「寒櫻」或「河津櫻」,再查wikipedia上的河津櫻,看不出有2色花的情形(不過wikipedia在選圖上常常有錯),目前認為叫它「寒櫻」可能比較適合(請參考網路文章:如何分辨櫻花品種?你追櫻了嗎?),以下就以「寒櫻」為名了。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翹嘴鷸又名反嘴鷸,個人覺容易與反嘴鴴混淆,還是以翹嘴鷸稱之,體型偏矮胖,特色是很長且往上翹的嘴喙,這個嘴喙在泥灘上效率頗高,挖出不少其中的蠕蟲。

在此次之前只拍攝距離的牠們,難得靜坐就能讓各種水鳥到眼前覓食,也了了對翹嘴鷸的缺憾.學名:Xenus cinere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闊嘴鷸的嘴喙是比一般的鷸鳥稍寬而已,有時因為角度的關係也很不明顯,辨識的特徵還是在頭頂的花紋(號稱像西瓜皮的紋路),嘴喙直且稍長感覺偏粗,再佐以頭頂的西瓜皮紋路就對了.學名:Calidris falcinellus

個人除了很早期拍過牠們外(Olympus E300時代,wikipedia還用了這張照片哩。),後期都沒有像樣的影像,這次因為許厝港改善工程後的河口灘地適合靜坐等候,入手了相當多令人滿意的影像(包括灰斑鴴、滸鷸、翹嘴鷸蒙古鴴等)。

文章標籤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彎嘴濱鷸夏羽紅得非常誇張,但冬羽卻相當樸素,與黑腹濱鷸較為相似,彎嘴的嘴喙長而均勻下彎,黑腹濱鷸則在先端才微下彎,彎嘴在台灣多為過境性質,因為冬羽羽色不易辨識,大多於春過境時才會被發現.去年在大園李厝田區春過境時也有拍到(與尖尾鷸混群),彎嘴濱鷸又名滸鷸(讀音「虎玉」).學名:Calidris ferruginea


文章標籤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園許厝港於去年起開始進行環境生態整治,原本對該工程的成效不抱任何期望,工程外觀看來也是以整齊外觀為考量,沒想到河口灘地吸引了不少水鳥,原本以為整齊的護岸砌石沒平麼用,卻也成為水鳥漲潮時喜愛的休息區,還好之前未對心中的疑慮發表任何負面的評論,不然就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個人對於生態的看法並不是那種要維持自然不要干預的見解,反倒是因為人類的活動、開發行為導致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受到大幅的限縮,更要有智慧地去經營管理環境,讓棲地的利用效率變高,例如多樣的環境營造(在小片地區營造各種生態棲境)與適度地給予食物補充(種植各種食草、食果植物或是人為補充食物等)是有必要的。也因為如此,我對餵食、就地小小的造景及搭設偽帳等拍攝鳥類的活動並不反對,不過對於鳥友們有時的過度行為卻也是會威冒的。
文章標籤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後第一次拍鳥,真不知在忙些什麼?

朱連雀尾羽末端為横條紅,故有十二紅的別名(12片尾羽),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因有群體活動的習性,被發現的機率相對較高,喜食肉質性果實(例如雀榕、鐵冬青等),停留期間時會固定在這些植物覓食,所以發現後能夠拍攝好幾天,2020年是朱連雀的爆發,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台中都會公園、小雪山資訊站、武陵農場及這次拍攝地樹林區鹿角溪人工濕地均有發現,樹林離三峽很近,就抽空去紀錄一下。【台灣較常見朱連雀,但偶有黃連雀(就是尾羽末端為黃色,台灣出現機率更低)混群,黃連雀又名「太平鳥」,因而朱連雀也有「小太平鳥」之稱。】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Varied_Tit_0961
 

赤腹山雀的指名亞種叫做雜色山雀 Varied Tit,看鳥友在日本拍的照片,與台灣亞種稍有差異,台灣亞種的顏色濃郁些, 肥肥的比較可愛……我在三峽的赤腹山雀首拍是在與土城交界的山區,得安宮附近,有了那次經驗,這次遇到牠們時,拍攝上就更順利了,距離讓人十分滿意。

是中低海拔還算普遍的山雀科鳥類,喜成群於樹幹間找尋小蟲,頭黑但頂上有白縱紋,雙頰白色,黑頸赤腹翅上沿灰色,身體圓胖,十分具有喜感,尤其是從正面看時,真的很有戲,春季會在山壁咬下苔蘚為巢材,常在岩縫甚至建築物鐵管中營巢。學名:Parus vari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rested_Grebe_8910
 

2019/11/23第一次去拍許厝港的冠鷿鷉,天陰、小雨不說,我的主力鏡 Nikkor 200-500/5.6 竟然發生對焦不能(很慢或是不動),錯失大部分的畫面……11/30出門前再檢查,看來還是不行,到許厝港時,就只帶著 Tamron 100/400/4.5-6.3,這隻鏡頭其實表現相當不錯,只是光圈較小且焦段較短,不過它的輕巧在某些場合好用程度遠大於200-500。

這一次的光線極佳,我從港側拍(大部分的鳥友是在堤防側),距離相當不錯,因為100-400的輕巧,手持也讓我機動性大增,除了動作稍少外(大多游來游去而已),算是不錯的紀錄,接下來看看有無機緣拍到牠的殖羽了。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hestnut-eared_Bunting_5879

栗耳鵐又稱赤胸鵐,羽色上十分接近常見的麻雀,但頭臉上不同的花紋、色彩就讓牠們珍貴許多,在台灣為不普遍的候鳥,頰具明顯栗色塊斑;胸部具項圈式黑色條紋,雌、雄羽色有些小差異,這次在大園出現的2羽個體應為一雌一雄,學名:Emberiza fucat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ountain_Scops_Owl_6421-2400
 

黃嘴角鴞與領角鴞是台灣最容易見到的2種貓頭鷹,領角鴞比較不怕人,容易出現在人類生活的範圍內(例如校園、公園及廟宇),黃角嘴角鴞則偏山區棲息(領角鴞也多在山區出現),黃嘴角鴞的分布海拔比領角鴞廣,高海拔山區亦能聽見牠的叫聲,學名:Otus spilocephalus

黃嘴角鴞雖然是非常容易見到的貓頭鷹,網路能得到的訊息卻是相當粗淺,大致是牠在配對期常在樹冠間鳴叫,覓食時很容易停棲在很低的位置,從低海拔到2500公尺均能聽到牠的蹤跡,虹膜黃色讓眼睛相對明顯極常呈生氣的表情,相當可愛。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