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竹雞,體型較竹雞小,羽翼兩側為紅褐色有波浪狀細紋,頭頂、頸部乳白色,頸部中央有黑色闊横紋並帶有紅色斑塊,眼睛有黑色線,胸部及腹部為灰色,嘴為黑色,部分個體上嘴喙具有鮮紅色尖端,腳為紅色與竹雞的灰黑色有別,故又有「紅腳仔」之俗名,也另名「台灣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是台灣的特有種喔!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棕三趾鶉在野外分布的數量應該還不少,不過生性羞怯怕人,很不容易發現,聲音為低沈的咕嚕咕嚕聲也常被忽略,喜歡在旱地草叢間活動,也常有沙浴的行為,母鳥喉部呈黑色,公鳥則較為樸素。造型上看起來有些滑稽,仔細看,牠身上的花紋還真的有些讓人目炫的效果,拍攝時就老是覺得鏡頭前仿彿有類似枝條的前景,離開相機觀景窗看又沒有,原來在牠身體側面的羽色會讓人感覺有條隱約模糊的花紋組合,這可能是種欺敵的演化結果。另外牠的耳部羽毛也十分特別,在三趾鶉閉眼時,耳羽就和閉上的神似,也許也是種讓敵人誤判的策略。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灰頭鷦鶯是台灣常見田野普鳥,繁殖期經常站在芒草枝頭鳴唱宣示領域,鳴聲相當婉轉富變化(有人形容類似「氣死你得賠…氣死你得賠…」,且因其尾羽長且常上下擺動,故俗稱『芒噹丟仔』(另外常見的褐頭鷦鶯習性、棲地重疊,也同用此名),全身長約14㎝,但尾羽幾乎佔了一半。嘴喙先端經常為黑色,頭部顧名思義為藍灰色,身體上側為橄褐色。喉部至上胸為灰白色,腹部偏黃褐色。腳則為肉紅色,經常築巢於路邊草叢間,不仔細看極容易錯過,巢以植物纖維為材料,編織頗為細緻,呈布袋狀開口朝上,學名: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色鳥從鑿巢洞、抱卵到育雛離巢約需2-3個月,這是相當長的一段期間,親鳥忙進忙出為幼鳥張羅葷素食材,已難維持高麗的羽毛,經常看見毛草凌亂且身形較瘦弱憔悴,一般而言,一年育雛一次已是元氣大傷,必需休生養息一番,期待來年繼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然而中正紀念堂這巢五色鳥竟然在2011/07/14日第2隻幼雛離巢的當日就開始在同一樹幹上另起爐灶動工鑿起新樹洞,不過施工數日後急於產卵又回到原來之舊巢,這次育出3隻幼鳥各於2011/09/04、05、06陸續離巢,一年內成功育出2巢5鳥的紀錄亦被詳細紀錄下來,熱心的鳥友還做了簡單的海報舉開畢業典禮……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麻雀,最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和中國賭博工具【麻將.又稱麻雀】有關?牠可是全世界廣泛分布的鳥種,十分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常在舊式三合院的屋瓦間築巢,故又稱為「厝角鳥」,雌雄羽色相同難以區別,身體上面大致為栗色,背部有粗的黑色軸斑,臉及頸側灰白,頰的部位有一塊黑色斑點,喉中央亦有黑縱斑,體下面顏色較淡,成淡灰白色,全長12公分,嘴圓錐形,相當厚實,平時多以植物果實和稻實為食,喜群體生活,在稻作收成期間可於田間見到非常大的數量,但在育雛時則會捕捉大量昆蟲餵哺幼鳥。曾有傳言在中國大陸文革期間為了除麻雀危害稻穀而命全國同時敲鑼打鼓長時間以驚嚇麻雀而致喪命,當年折損大多數的雀鳥,卻引發次年蟲害大發生而致飢荒的事件。學名:Passer montan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鴉分布於台灣高海拔鴉科鳥類,身體暗紅褐,頭、頸至上腹部密佈明顯的白色斑點,尾下覆羽亦呈白色,體型大約34㎝,通常以松子等植物果實為主食,但因有鴉科不畏人的特性,故亦能享受人類的餵食,大雪山林道48K停車場(往瞭望台)因遊客經常的餵食而容易見到,為台灣的特有亞種,學名:Nucifraga caryocatacte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條紋松鼠為台灣特有亞種,目前使用的學名有2個,尚未統一:Tamiops maritimus formosanusT. swinhoei formosanus(最後一個字元是亞種名,福爾摩沙台灣之意),又名台灣帶紋松鼠、台灣縞栗鼠、金瓜鼠,個人喜歡「金瓜鼠」之名,將牠身上的條紋與圓滾滾的身體描述得很傳神,體型較常見的赤腹松鼠小很多,生性警慎易因風吹草動而逃開,台灣僅見於較高海拔山區。2011/08/10.大雪山林道47K。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栗小鷺,台灣較不常見的留鳥,與黃小鷺外型、習性相似,最大的差異在於眼睛部分,栗小鷺的虹膜(黑色瞳孔外圍部分)有黑斑,稍遠看就和瞳孔形成如一字型的特殊外觀,打破大家所熟悉的眼睛印象,公鳥栗紅羽色明顯,母鳥與幼鳥則紅色較淡且有細白紋路,多棲於水草叢間猛刺魚類食之,有時兼吃昆蟲.學名:Ixobrychus cinnamomeu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鷽讀音為『學』,灰鷽,喜食植物草籽,母鳥大致為鉛灰色,公鳥則帶了紅褐羽色,惟兩者差異並不大,嘴喙短壯黑色,嘴喙基部至眼睛呈三角形黑色斑塊,令人印象深刻,通常成對或小群出現在高海拔山區林緣,不甚懼人。高海拔山另有褐鷽與之相似,同屬雀科灰雀屬,主要區別在褐鷽眼下無三角形黑斑且有明顯白色帶狀區塊。學名:Pyrrhula erythac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五色鳥在繁殖季前期會嘗試挖鑿數個巢洞再擇一完成育雛,並不是很見到常使用舊洞的情形,不過在中正紀念堂這個巢洞算是較特別,它大致完成於2009年卻未使用,2010年被用來育雛時樹幹外圍還長滿木耳,當年只有一隻幼鳥成功離巢(有鳥友-韓森博一紀錄到親鳥咬出一隻雛鳥屍體),2011年意外地又被拿來育雛,初期因為大安森林公園那巢十分熱絡,只有少數人紀錄,我也是在大安五色離巢後在2011/06/28才初次見到這巢親鳥進出,聽紀錄的鳥友研判,幼鳥約在6/20日破殼。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山雀科中分布海拔最高者,只見於高山地區,羽色為黑白相間較不醒目,頭後有羽冠,夏季繁殖常會在動物屍體或糞便中啣取獸毛當巢材,學名:Parus ater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彎嘴畫眉是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林緣普遍存在的鳥種,不過生性羞怯隱秘,僅能聞其聲而難見其影,繁殖期經常可聽見「嗚沃~.嗚沃~.嗚沃~」的響亮鳴聲,此時鳥音是有可能讓牠願意現身的,但比起小彎嘴畫眉難度是高了許多。通常成對或小群在林緣灌叢潛行,以昆蟲為食,類似小彎嘴但體型較大且無白眉,其嘴基額前的栗紅色斑點則是小彎嘴所無。為台灣的特有亞種(也有人提昇為特有種),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種主要分布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平時比較容易聽到牠的鳴聲而不易見其身影,但少部分個體比較不怕人,容易現身與鳥音對嗆,但大多數是躲在草叢中大肆歌唱而已,與台灣其他鶯科鳥類相較,體型稍大,在白色的喉部有黑色雜點.又名「褐色叢樹鶯」,因其特殊的鳴聲而另有「電報鳥」之稱。為台灣特有種,學名:Bradypterus alishanensi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布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為台灣特有種,學名:Tarsiger johnstoniae,模式標本出自阿里山,所以又有阿里山鴝之名,不只當地,台灣如阿里山這種海拔、環境的地方都算容易見到,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也將牠稱之為迎賓鳥。大雪山、合歡山等地高海拔樹林邊緣,也是容易見到牠身影的交通便利地點,具領域性,雌雄共同育雛。公鳥上身藍黑、腹部黃白色羽色頸間一抹橘紅,十分顯眼亮麗,母鳥則較樸素,雌雄皆有白眉,本種與高海拔一種白眉林鴝習性相近,兩者母鳥不易區別,也曾有觀察到混種的紀錄。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色鳥,英名直譯為仙八色鶇,是IUCN紅皮書中的易危等級的受威脅鳥種,翅翼具有淺藍色散發金屬光澤的斑塊,腹下至屁股呈鮮紅,林間展翅時,翅上金屬藍非常亮麗耀眼,故有「林間彩虹」的封號;和東南亞較普遍的藍翅八色鶇外型較相近,惟藍翅八色鶇體型較大,翅翼的金屬藍色斑塊較大。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