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鳥.常見 (1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親鳥去過父親節,都不回來餵小鳥,小鳥頭伸長長就是等不到父母的垂愛……眾人拍完一輪伸長脖子的幼鳥後就退一旁等待、聊天,一不注意大寶衝出掉落草地……眾人又是圍觀拍個一輪,親鳥此時也回到榕樹上觀望,大家就退開讓親鳥引導之,可惜幼鳥到樹頭就不設法往上飛爬,直到幼鳥飛出停在一位鳥友的腳架旁,鳥友當然把握機會再拍一輪(腳架主人特別犧牲那段時間就讓小五色佔領腳架、相機而不設法拍攝,感恩。),幼鳥卻一直往路上走,大家愈拍愈不捨,就提議人力將牠送到樹上,給親鳥想辦法,由我靠近,牠沒有害怕躲避,小心地捧著牠放到樹擀上,我就得離開了,後來聽說親鳥有回來照顧,二寶也在下午3點多離巢,9號有人目睹出巢的2幼鳥仍受親鳥餵食。另有小寶應該也會在9號出巢吧(小寶8號近晚有出巢,鳥友看牠毛草不齊又天色已暗,將牠放回巢洞,等到親鳥回巢才離開),本年度在大安的育雛紀錄算得上十分成功!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色鳥繁殖前期觀測如之前文章所載,主要就是打造巢洞、交配、孵蛋呵護與公母鳥交班等,一巢通常有3卵,孵蛋期約三周,幼鳥孵出後親鳥會將蛋殼出巢洞,開始育幼,初期係以細小昆蟲為主,經常能發現親鳥在附近先將捕獲的獵物咬碎再進巢中,此時親鳥餵完後通常仍會留在巢中看護,另一隻親鳥帶食物回來交接換手呵護,約時一周。親鳥離巢時常會一併清出穢物咬離,如有未孵化的蛋或夭折幼鳥也會咬出巢外處理。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五色鳥是台北公園常見鳥種之一,因其鑿洞鑿巢且繁殖期長的特性而成為極佳的育雛觀察對象,五色鳥南約從3月起尋找適合的樹幹鑿洞,樹幹的選擇雖然以斜枯幹的下方為原則,但在台北公園管理密集的狀況下,此等枯幹難尋,而常見到在木質較鬆軟樹種的活樹幹上,台北大安公園偏好苦楝樹,黑板樹、榕樹、油加利樹等次之,中正紀念堂則以印度橡膠樹、樟樹等為主,台北植物園則較多樣,樟樹、榕屬、棕櫚甚至有見過在九芎這懂很硬材質上施工者(但未成功),另外也會使用植物園管理單位貼心地準備的人工枯幹。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綠鳩是普鳥鳩中非褐色系的,不過雖然說是普鳥但見過人還不多呢,主要的原因是綠鳩通常棲身樹冠中而非地上,而身上的顏色又讓牠們溶入樹冠中,較少鳴叫,鳴聲低沈如洞簫,十分有特色,公鳥翅肩上有磚紅色塊,腹部偏黃綠,母鳥顏色較偏綠,尾部有黑色V形斑,常成小群活動,台大校園也能見到喔。學名:Treron sieboldi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金背鳩是台灣常見三種(另2種為珠頸鳩、紅鳩)鳩鴿科鳥中體型最大者,外型與珠頸鳩較相近,惟其翅羽邊緣呈紅銅色,後頸黑斑上是白色橫紋而非如珠頸之白色細點,雌雄羽色相同。本種在台灣以北部公園較容易見到,通常成對出現,中南部則不易出現於都會中,學名:Streptopelia orientails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鳩是台灣數量最多的鳩鴿科鳥類,體型較也是常見金背鳩、珠頸鳩來得小,也比這兩種更喜歡大群的群聚生活,雌雄羽色稍有不同,公鳥體色磚紅,母鳥則為淺褐色,兩者頭上呈灰白,後頸有黑色横斑,因數量大且多於農田活動,經常被補來食用或當放生鳥……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景的年曆,也能當桌面。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28公園這巢五色是台北最夯的一巢,也是目所知最晚的一巢,個人少來是因為太熱門了,不易卡位,颱風前天氣還不錯,在中正廟、植物園鳥況不佳下,來228碰碰運氣,或許還未離巢,到了現場還是人山人海,幼鳥已完全探頭,聽說應該共有3隻幼鳥,離巢應該是這一、兩天的事,可是這次颱風比較劇烈,離不離巢都是令人擔心的……2012/08/22。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色鳥以巢洞育雛及固定進出巢洞的飛行路徑,讓牠們成為最速拍攝飛行照片的好題材,台北公園就容易發現,巢洞位置也經常很不隱秘。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五色鳥雖然各地普遍可見,但卻是道地的台灣特有種,擬啄木科,雖然也會鑿洞但不像啄木鳥部分是為了取食樹幹中的螬蠐,五色鳥的目的只有為了當繁殖用的巢洞,對洞的本能可能和氣溫變化及荷爾蒙有關,在春季天晴時,五色鳥的鑿洞頻率及專注度明顯提昇,公母鳥輪流施作,有時另一方會攜回食物犒賞對方。鑿洞時並不畏懼人類的接近觀察,鑿洞的位置通常偏好樹木的中、下層樹幹,以樹洞鑿成不會直接淋進雨水為原則(垂直或洞口歪斜朝下或洞口上方有斜幹遮擋),雖偏好枯乾樹幹但也會利用鮮活樹幹,通常會選木質較鬆軟如苦楝、大葉桉或印度橡膠樹,但在植物園也見過在大花紫薇這種硬木上動工的,看不出對樹種的特別偏好,樹洞原則是使用新鑿樹洞,但也有沿用舊洞的情形,通常不會只鑿一洞而是在不同位置嚐試,甚至有接近完工還另尋他處的案例,相當複雜。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2009年分別於雲林及台北中正紀念堂拍攝的照片,很令人驚異的食材。之後觀察漸多,知道鳥類大多為機會主義者,有機會能填飽肚子為先,食材……嗯不用特別挑剔啦。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綠繡眼是尋常可見的小鳥,不過在櫻花叢中卻有畫龍點珠的絕妙效果,兩者一樣輕靈討喜,當您賞花時也別忘了一起欣賞這可愛的飛羽囑!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玩軟體而做的桌月曆,一樣是用 PhotoCap,從頭自行設計,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因為還是沒特別選圖及預先處理好用圖)。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前(詳見2012鳥桌曆)套用別人設計模板做了一個,接下來就個人摸索用 PhotoCap 提供的基本物件再來做一套,學習中,還有待改進……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雲雀因為喜歡在空中定點鳴叫,所以又有「半天鳥」的稱呼,鳴聲多樣悠長,除在半天外喜於草地活動,羽冠經常豎起,遇險時會先壓低身體,其身上的羽色在枯草間極具隱蔽效果,留鳥,多見於海邊旱田或陸域具有大片草原地帶,尤以河岸草原、公墓等環境極為易見.學名:Alauda gulgul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棕沙燕的「沙燕」顧名思義就是喜歡在有沙的環境棲息,台灣以河邊堆積的沙丘最容易見到,會在沙牆上挖洞為巢。體色褐,在Wikipedia又稱為褐喉沙燕,不過觀察其喉部,褐色並不明顯,飛羽較黑且長,飛行迅速以飛蟲為食。學名:Riparia paludicola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100年的雙十國慶,做個2012年的桌曆吧!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棕三趾鶉在野外分布的數量應該還不少,不過生性羞怯怕人,很不容易發現,聲音為低沈的咕嚕咕嚕聲也常被忽略,喜歡在旱地草叢間活動,也常有沙浴的行為,母鳥喉部呈黑色,公鳥則較為樸素。造型上看起來有些滑稽,仔細看,牠身上的花紋還真的有些讓人目炫的效果,拍攝時就老是覺得鏡頭前仿彿有類似枝條的前景,離開相機觀景窗看又沒有,原來在牠身體側面的羽色會讓人感覺有條隱約模糊的花紋組合,這可能是種欺敵的演化結果。另外牠的耳部羽毛也十分特別,在三趾鶉閉眼時,耳羽就和閉上的神似,也許也是種讓敵人誤判的策略。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灰頭鷦鶯是台灣常見田野普鳥,繁殖期經常站在芒草枝頭鳴唱宣示領域,鳴聲相當婉轉富變化(有人形容類似「氣死你得賠…氣死你得賠…」,且因其尾羽長且常上下擺動,故俗稱『芒噹丟仔』(另外常見的褐頭鷦鶯習性、棲地重疊,也同用此名),全身長約14㎝,但尾羽幾乎佔了一半。嘴喙先端經常為黑色,頭部顧名思義為藍灰色,身體上側為橄褐色。喉部至上胸為灰白色,腹部偏黃褐色。腳則為肉紅色,經常築巢於路邊草叢間,不仔細看極容易錯過,巢以植物纖維為材料,編織頗為細緻,呈布袋狀開口朝上,學名: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色鳥從鑿巢洞、抱卵到育雛離巢約需2-3個月,這是相當長的一段期間,親鳥忙進忙出為幼鳥張羅葷素食材,已難維持高麗的羽毛,經常看見毛草凌亂且身形較瘦弱憔悴,一般而言,一年育雛一次已是元氣大傷,必需休生養息一番,期待來年繼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然而中正紀念堂這巢五色鳥竟然在2011/07/14日第2隻幼雛離巢的當日就開始在同一樹幹上另起爐灶動工鑿起新樹洞,不過施工數日後急於產卵又回到原來之舊巢,這次育出3隻幼鳥各於2011/09/04、05、06陸續離巢,一年內成功育出2巢5鳥的紀錄亦被詳細紀錄下來,熱心的鳥友還做了簡單的海報舉開畢業典禮……

a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