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柳鶯在台灣是屬於迷鳥級的過境鳥,身體大致呈褐色,喉部以下至腹部為淡黃褐色,尾下覆羽黃褐色。淡黃褐色的長眉線粗而明顯,一直延續至頸側,無翼帶,脇下黃色不明顯(幼鳥)或無(成鳥),雖名巨嘴但嘴喙僅較一般柳鶯稍大,並不特別明顯,而且不同度觀察差異頗大,容易誤判。此羽是經鳥友討論認為應該是巨嘴柳鶯,如果有被翻案再才更新.學名:Phylloscopus schwarzi。
巨嘴柳鶯在台灣是屬於迷鳥級的過境鳥,身體大致呈褐色,喉部以下至腹部為淡黃褐色,尾下覆羽黃褐色。淡黃褐色的長眉線粗而明顯,一直延續至頸側,無翼帶,脇下黃色不明顯(幼鳥)或無(成鳥),雖名巨嘴但嘴喙僅較一般柳鶯稍大,並不特別明顯,而且不同度觀察差異頗大,容易誤判。此羽是經鳥友討論認為應該是巨嘴柳鶯,如果有被翻案再才更新.學名:Phylloscopus schwarzi。
小辮鴴有著暗綠色帶有金屬光澤的羽色,猶如古時候(清朝)官服常見質感,加上胸前黑色環塊,類似高貴的圍巾,長著辮子的頭羽,也像清朝的官帽呢,據說在田間時會有如貓的咪咪叫聲,有「田貓仔」的綽號。來台度冬對棲地有極高的忠誠度,族群數量最多的在雲林縣元長鄉一帶,因為到來時喜歡駐足在剛收成過的花生田,所以當地以「土豆鳥」稱之,大陸則以「鳳頭麥雞」名之。除了雲林外,大園、宜蘭及彰化福漢寶田間也會有少量的度冬族群,其他海岸地區偶爾可見,但多為過境性質。
日本歌鴝以往多被視為是過境台灣,雖然度冬也是極可能發生卻一直缺少相關紀錄,本季(2013年冬~2014春)終於有明確的度冬個體被發現,這隻公鳥的度冬位置大約在農曆春節前被傳播,我至今才有機會前去紀錄,運氣不錯,出現雖不頻繁但出來時總會乖乖站上好些時候,可以用反光鏡預鎖慢慢拍,就算光線條件並不佳但還是能有不錯的照片,這也是我的 D7100 + AFI 300/2.8 初次紀錄日本歌鴝哩。
山鶺鴒和一般見到的白、灰、黃鶺鴒較不同的地方是山鶺鴒不常出現在開闊田野或溪澗邊,而偏好陰暗的森林底層,牠那橄綠色系十分入林下環境,很難看到牠的存在……而來台度度冬的數量也較少,發現的機率就更少了,以往台大竹山的下坪教育園區會固定來3~5隻個體度冬,不過2013年冬則尚未有人見到,希望只是因為沒人去仔細找而非不再出現,覓食時尾羽與胸部多左右擺動,相當可愛.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今年感覺鶇的數量不及以往,今日在大安遇見一小群,大概是近期見到最多的一次,有隻白腹鶇公鳥轉成夏羽很帥,是我看過最帥的一隻。
燕鴴,學名:Glareola maldivarum,夏季來台繁衍,多在旱田出現,又名「草埔燕仔」,繁殖期嘴喙基部豔紅,胸前黑環清晰。秋、冬季會在海岸地區集結後離台,此時羽色較為暗淡。對繁殖棲地具有很高的忠誠度,以嘉南一帶的甘蔗休耕田為大宗,中部大肚山及彰濱工業區也有少量繁殖族群。
紅脇藍尾鴝的名字已經將特徵表明,公、母鳥均有橘紅色脇(翅、腹交界處)及藍色尾羽,公鳥藍配白腹十分漂亮,母鳥則一身樸素,有固定地點覓食的習性,普遍的過境鳥部分個體會留在台灣度冬,母鳥是秋過境最容易見到的鳥種之一,但公鳥則可見度不高,學名:Tarsiger cyanurus。
紅尾伯勞的背景就一整個中正廟的色調,雖然只是佈告欄……紅尾伯勞很奇怪,野外看到人就跑,公園裡也要到一陣子後才比較容易接近,這中正紀念堂裡的紅尾伯勞我直到今日才有機會接近(這一個候鳥季而言) 不過因為還有好多鳥要拍就沒花時間在牠身上,走到龍柏區又遇到另一隻個體,拍2張就飛走。
植物園近年均有虎鶇來度冬,2013年聽說有隻虎鶇屍體被管理人員發現,可能是鳳頭蒼鷹爪下亡魂,沒料到竟能有機會見到牠的身影,不知是一直在此度冬還是最近才來的個體 ,這隻應該是常見的候鳥白氏地鶇,與本土有繁殖紀錄的小虎鶇(虎斑地鶇.Z. dauma)不同。白氏地鶇的學名:Zoothera aurea。
小辮鴴是個人很喜歡的鳥種,難得碰到親民的族群就狂按快門,拍了很多同樣姿勢照片卻捨不得刪……尤其使用 D7100 + AFI-300mm/F2.8 的機身鏡頭組合後,畫質、對焦明顯提昇,看到清晰數毛的照片就十分滿足……
小辮鴴集結成群活動,一受驚嚇或移位時間到就群起飛翔。如果是三三兩兩在田間覓食時也會偶有爭執,通常短邱相接一下子弱勢的一方就會飛離稍遠的地方平息紛爭,我一向不會拍飛行版,畫質不佳請見諒。
小辮鴴度冬對棲地有相當高的忠誠度,台灣以雲林縣元長、土庫一帶族群數量最大,宜蘭次之,彰化福寶則固定有30-50隻的族群,大園則約10隻左右。每年數量雖有出入,但這些地區卻是年年可見牠們的蹤跡,其忠誠度令人訝異。
大安鳥餐廳最不普的一隻鳥就是白腹鶇,不過這也只是因為今年來台北度冬的鶇科鳥數量明顯減少有關,不然白腹鶇也是超普的冬候鳥。雀榕果實在淺景深下當背景倒有花團錦簇的感覺,還不錯啦。
今日先試拍幾輪飛行版,當然是失敗……等現場鳥友拍的大致差不多我就靠近拍靜態數毛版,除了有時去追公小翠外就專心拍,外頭陽光猛烈但樹叢裡就還算不錯,雖然姿勢就如此,請讓我滿足一下這種纖毫畢露的快感……
紅尾伯勞被稱為小猛禽,一向有獵捕其他小型鳥的傳聞,我則是第一次見到。一開始在荷花池拍翠鳥聽到這個消息,不過拍攝者說已經吃完,就沒特別去拍,巡完栗小鷺池才納悶地問幾個鳥友在拍啥?原來就是對著吃剩的獵物構圖要等牠再度過來進食,運氣不錯有拍到一輪,拍著拍著就聽到附近白頭翁警戒聲,過去一看真的是大猛禽-鳳頭蒼鷹,真是精彩的一天。
黃尾鴝公鳥連續3年造訪故宮博物院,我一直到最近才知道,去年看訪一次無緣得見,今年首拍就來試試手氣,雖然沒傳說中的乖巧,還好有拍到。黃尾鴝母鳥是我首拍的冬候鳥(2007年植物園),連續來植物園的公鳥則是讓我練習拍鳥技巧的好模特兒,只是當時的器材未臻完善,有好機會卻無好影像……反倒是去年、今年都沒這種好機會拍黃尾鴝,希望在牠們離境前能有好機會拍出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