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山鳥 (156)
- Jun 22 Fri 2012 08:52
深山鶯
- Jun 15 Fri 2012 09:56
帝雉.Mikado Pheasant.2012
帝雉公成鳥具有藍得發黑發亮的羽色及長尾羽,雍容華麗顯現牠的帝王之姿,雖然這個『帝』字是來自於一個美麗的誤會:英國命名者以為這是日本天皇所持有的那對台灣雉,後來證實那對其實是藍腹鷴。
- Oct 04 Tue 2011 16:22
深山竹雞.Taiwan Partridge
深山竹雞,體型較竹雞小,羽翼兩側為紅褐色有波浪狀細紋,頭頂、頸部乳白色,頸部中央有黑色闊横紋並帶有紅色斑塊,眼睛有黑色線,胸部及腹部為灰色,嘴為黑色,部分個體上嘴喙具有鮮紅色尖端,腳為紅色與竹雞的灰黑色有別,故又有「紅腳仔」之俗名,也另名「台灣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是台灣的特有種喔!
- Sep 03 Sat 2011 21:55
星鴉.Eurasian Nutcracker
星鴉分布於台灣高海拔鴉科鳥類,身體暗紅褐,頭、頸至上腹部密佈明顯的白色斑點,尾下覆羽亦呈白色,體型大約34㎝,通常以松子等植物果實為主食,但因有鴉科不畏人的特性,故亦能享受人類的餵食,大雪山林道48K停車場(往瞭望台)因遊客經常的餵食而容易見到,為台灣的特有亞種,學名:Nucifraga caryocatactes。
- Jul 22 Fri 2011 10:27
灰鷽.Beavan's Bullfinch
鷽讀音為『學』,灰鷽,喜食植物草籽,母鳥大致為鉛灰色,公鳥則帶了紅褐羽色,惟兩者差異並不大,嘴喙短壯黑色,嘴喙基部至眼睛呈三角形黑色斑塊,令人印象深刻,通常成對或小群出現在高海拔山區林緣,不甚懼人。高海拔山另有褐鷽與之相似,同屬雀科灰雀屬,主要區別在褐鷽眼下無三角形黑斑且有明顯白色帶狀區塊。學名:Pyrrhula erythaca。
- Jul 12 Tue 2011 10:25
五色鳥育雛二.Taiwan Barbet
五色鳥在繁殖季前期會嘗試挖鑿數個巢洞再擇一完成育雛,並不是很見到常使用舊洞的情形,不過在中正紀念堂這個巢洞算是較特別,它大致完成於2009年卻未使用,2010年被用來育雛時樹幹外圍還長滿木耳,當年只有一隻幼鳥成功離巢(有鳥友-韓森博一紀錄到親鳥咬出一隻雛鳥屍體),2011年意外地又被拿來育雛,初期因為大安森林公園那巢十分熱絡,只有少數人紀錄,我也是在大安五色離巢後在2011/06/28才初次見到這巢親鳥進出,聽紀錄的鳥友研判,幼鳥約在6/20日破殼。
- Jul 07 Thu 2011 10:34
煤山雀.Coal Tit
台灣山雀科中分布海拔最高者,只見於高山地區,羽色為黑白相間較不醒目,頭後有羽冠,夏季繁殖常會在動物屍體或糞便中啣取獸毛當巢材,學名:Parus ater。
- Jul 06 Wed 2011 16:44
大彎嘴畫眉(斑胸鉤嘴鶥).Rusty-cheeked Scimitar Babbler
大彎嘴畫眉是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林緣普遍存在的鳥種,不過生性羞怯隱秘,僅能聞其聲而難見其影,繁殖期經常可聽見「嗚沃~.嗚沃~.嗚沃~」的響亮鳴聲,此時鳥音是有可能讓牠願意現身的,但比起小彎嘴畫眉難度是高了許多。通常成對或小群在林緣灌叢潛行,以昆蟲為食,類似小彎嘴但體型較大且無白眉,其嘴基額前的栗紅色斑點則是小彎嘴所無。為台灣的特有亞種(也有人提昇為特有種),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 Jul 04 Mon 2011 09:45
台灣叢樹鶯.Taiwan Bush Warbler
本種主要分布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平時比較容易聽到牠的鳴聲而不易見其身影,但少部分個體比較不怕人,容易現身與鳥音對嗆,但大多數是躲在草叢中大肆歌唱而已,與台灣其他鶯科鳥類相較,體型稍大,在白色的喉部有黑色雜點.又名「褐色叢樹鶯」,因其特殊的鳴聲而另有「電報鳥」之稱。為台灣特有種,學名:Bradypterus alishanensis。
- Jun 22 Wed 2011 09:25
栗背林鴝.Collared Bush Robin
分布在台灣中、高海拔山區,為台灣特有種,學名:Tarsiger johnstoniae,模式標本出自阿里山,所以又有阿里山鴝之名,不只當地,台灣如阿里山這種海拔、環境的地方都算容易見到,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也將牠稱之為迎賓鳥。大雪山、合歡山等地高海拔樹林邊緣,也是容易見到牠身影的交通便利地點,具領域性,雌雄共同育雛。公鳥上身藍黑、腹部黃白色羽色頸間一抹橘紅,十分顯眼亮麗,母鳥則較樸素,雌雄皆有白眉,本種與高海拔一種白眉林鴝習性相近,兩者母鳥不易區別,也曾有觀察到混種的紀錄。
- Jun 13 Mon 2011 15:20
紅尾鶲.Ferruginous Flycatcher
紅尾鶲算是很特別的鳥類,原本被認為是台灣山區的留鳥,然近年諸多跡象顯示,比較接近是夏季來台繁殖的夏候鳥,這點在近年夏初常可在濱海地區樹林見到其身影得到證實,喜棲於中、高海拔山區樹木之獨立枝頭(通常為枯枝),於捕食飛蟲後再重回該枝頭,如能發現則屬易拍,身上羽色呈磚紅,頭灰色,嘴喙寬,上嘴喙黑但下嘴喙則尖端黑基部黃,有白色眼眶,學名:Muscicapa ferruginea。
- Jun 11 Sat 2011 22:24
黃羽鸚嘴.Golden Parrotbill
黃羽鸚嘴,學名:Paradoxornis verreauxi,又名金色鴉雀,在台灣僅在高山箭竹叢中較可能見到,外觀極似孫悟空的造型,可愛有趣,嘴喙與鸚鵡相似,故名『鸚』嘴而非鶯嘴喔,常成小群活動,鳴聲似平地之粉紅鸚嘴,「鴉雀」屬在分類定位上尚有爭議,有置於鶯科也有放在畫眉科,大概這兩科都屬於擅鳴的鳥吧!
- Jun 04 Sat 2011 09:57
白喉笑鶇.White-throated Laughing Thrush
白喉笑鶇經常高來高去來去如風,加上鳴聲相當特別(是否如同人類的大笑就見仁見智了),體型不小,喜群體於樹冠間活動,白色大區域的喉部很像聖誕老公公的鬍子,造型算是可愛,為台灣特有亞種,因喜好的天然闊葉樹林棲地減少,原本族群數量不多的情況近期難以改善,極需給予較多的關注,冬季會遷降到較低海拔山區,例如烏來,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 May 27 Fri 2011 15:24
帝雉.Mikado Pheasant
- May 13 Fri 2011 16:37
五色鳥育雛.一
五色鳥被提昇為台灣特有種,是中、低海拔很普遍得見的鳥種,四、月間開始尋找適當的樹幹鑿洞築巢,選擇的樹幹通常是已有乾枯病癥且其樹幹的生長角度必需是挖入後不易積水的,這些年台北因為風險管理積極處理枯木、危幹,造成五色鳥巢洞位置不易尋找,五色鳥有朝向找健康樹幹挖鑿的趨勢,此種情形下通常會先進行一半,次年再續為挖築,真正用來育雛,例如2010年中正紀念堂的育雛點,而2011年則在大安公園目睹數個健康苦楝樹的初期施工巢洞,依樹木狀況,今年應該不易成為育雛的巢洞,留待未來繼續觀察。
- May 09 Mon 2011 21:39
朱鸝.Maroon Oriole
台灣特有亞種,因為牠的美麗而遭獵捕,野外族群數量稀少,是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動物,又名紅鶯、大緋鳥,體羽紅,頭翅黑,公鳥腹部全紅而母鳥則為較淡紅色且帶有棕黑色條紋,雖雜食性,不過育雛時皆以昆蟲、軟體動物甚至蜥蜴等餵食幼鳥,推測係為了加速幼雛成長所需之動物性蛋白質,母鳥餵食較為積極,公鳥會參與餵食但主要時間都在巢區附近警戒,即使嘴中含有食物,也會等母鳥餵食後才會接著入巢餵食,母鳥則在攜回食物會立即餵食然後立刻離開,兩者分工極有規則。學名:Oriolus traillii。
- May 09 Mon 2011 21:37
藍腹鷴(公、母鳥)
藍腹鷴母鳥雖然維持著稚科母鳥的褐色、低調,但其箭簇狀的斑紋卻是十分整齊而且顯目,公鳥藍、白羽配上紅色的腳與臉頰,十分雍容華貴,故有華雞之稱,常出現在中低海拔密林邊緣,但也是人類活動主要範圍,所以一度族群數量銳淢,幸好保育觀念推廣有成,目前族群有稍微增加的趨勢,希望未來能普遍可見,學名:Louphura swinhoii。
- Apr 15 Fri 2011 21:11
藪鳥.Steere's Babbler
藪鳥,因其嘴基有個黃色如痣的斑塊,明顯又可愛,另名「黃痣藪鶥」,體型圓胖,顏色是橄欖綠帶土黃,且有部分鉛灰色夾雜,外型頗似地瓜,又有別名為「蕃薯鳥」,在地上跳行有如老鼠,也有人戲稱牠做老鼠鳥……是台灣中海拔十分常見的鳥種,不懼人,甚至會撿拾人類所遺落的食物,不過因為多在林下且性好動,不容易拍好,鳴聲響亮易辨識,為台灣的特有種,學名:Liocichla steerii。
- Apr 09 Sat 2011 18:40
黃胸青鶲.Snowy-browed Flycatcher
黃胸青鶲雖然在中海拔山區尚稱普遍,但因為生性隱秘,經常只在幽暗的樹叢間靜靜停棲,很難發現,在溪頭野餐區附近固定有一對黃胸青鶲在此育雛,育雛期蛋白質需求大,也造就了容易拍攝的地點,不過今年固定出現的地點在野餐區下方的溪邊步道上,有意的朋友不要找錯了.2011/04/08。
- Feb 24 Thu 2011 11:17
黃腹琉璃(黃腹仙鶲).Rufous-bellied Blue Flycatcher
黃腹琉璃以其頭部及背羽呈金屬光澤之紫藍色而有「琉璃」的稱號,不過母鳥卻是樸素的黃褐色系,為仙鶲屬的台灣留鳥,前頸棕黃部分會有部分突入紫藍色區域,通常出現在中海拔山區,平時不易見,在山桐子成熟時則可見其熱烈取食,但還是以昆蟲為主食,雖然獵捕飛蟲後不見得會回到原棲點(鶲科普遍的行為特徵)但也有不太移動大範圍的傾向。學名:Niltava vivida,也有人合併國外亞種通稱「棕腹藍仙鶲」。